福海宮主神為「輔信王公」,在地鄉親俗稱「竹圍王公」, 姓李名伯瑤,(信眾稱為大王公祖),其金身(神像)在清咸豐三年(西元1853 年,民國前59 年,距今約168 年前), 航海家陳氏為弘揚輔信王公之聖德及信眾膜拜之方便,冒險度過重洋,前往福建省漳浦縣墩上社輔信王公祖廟,欲迎奉金身回台祭祀,雖然經輔信王公聖杯允許,但當地人民不肯答應, 且唯恐金身失蹤,派人刻意守護。
陳氏在糧食已空、金錢耗盡,無計可施的情形下,只好無可奈何的駕船返台,沒想到,船行到大海中,突然遇到狂風巨浪襲擊,陳氏嚇到昏倒。朦朧中有一位道人在陳氏面前說「既秉志而來,何無功而返?」(你既然有心要來迎回我的金身, 怎會沒完成就回家了呢?) 陳氏正準備跟他解釋墩上社的地方人士不答應的情形,忽然眼前一陣閃光,那位道人就不見了。陳氏醒來時,發現他的船居然又回到墩上社港口,於是在船上呼請輔信王公「是否願意赴台?」,仍是聖杯允許。
陳氏覺得很驚訝,離開船,登上岸,前往輔信王公廟,當時有許多墩上社的信眾在護衛,有的坐在椅子上,有的趴在桌子上,有的躺在地上,有的靠在門邊,看守很嚴,但卻都睡著了,陳氏立刻就懂輔信王公的意思,就把金身恭迎上船,回到台灣。
終於在同年六月十四日晚上, 平安抵達雞籠(今基隆),當時包含竹圍等多處信眾,聽到輔信王公要來,都以彩旗、鑼鼓恭迎,安座在陳氏的家中,供大家來參拜。